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四则史料按近代社会潮流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②“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③“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④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②④③① | B.③①④② | C.②③①④ | D.③④①② |
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荷兰对市场经济进行的“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最能体现列强这种政策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孙中山先生可能认为导致这一现象最大的因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感 |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
C.满清专制统治剥夺人民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
D.列强挑拨中国内部矛盾,使人民彼此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