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革命党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 |
B.革命是实现君主立宪的途径 |
C.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 |
D.法国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 |
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 |
20世纪20年代之前,社会调查和贫困影响对工业革命的主流解释。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早期,人们侧重于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周期性变化。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早期的学者从经济增长的角度重写工业革命的历史。1974年以来,工业革命又被赋予新的涵义。工业革命研究角度的变化说明
A.重新解释工业革命是政治需要 | B.多元史观影响研究者思维视角 |
C.全球化加快推动研究视角转移 | D.社会现实影响研究界重心变换 |
列宁在1917年9月的《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文章中说:“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反映了列宁
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论雏形 | D.脱离俄国资产阶级掌权的社会现实 |
麦迪逊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性保障。”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
B.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
C.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
D.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