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 A.格物致知 |
|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
|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
|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某中学进行“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堂探究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人身伤害 |
| B.场景二:原告,一个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个外邦人。 案由:追讨欠款 |
| C.场景三:原告,一个奴隶; 被告,一个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
| D.场景四:原告,一罗马帝国的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商业纠纷 |
古代雅典城邦的公民由男性构成,准确地说是
| A.全体成年男性国民 |
| B.所有男性 |
| C.有公民身份并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 |
| D.男性贵族 |
促成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因素包括
①自然地理环境②城邦制度③商业与贸易的繁荣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A.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 B.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
| C.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 D.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下列按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 | 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 |
| C.中书省→六部→门下省→尚书省 |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