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 B.法家、道家 |
C.儒家、法家 | D.道家、儒家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
A.《诗经》 | B.《离骚》 |
C.《唐诗三百首》 | D.《宋词三百首》 |
下图是《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的是
A.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B.“无为”“逍遥”“以无事取天下” |
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
D.制天命而用之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