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选择说法正确的序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阶段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用。

材料一:《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材料二:(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琦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三: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四: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五: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2)材料二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三所展示的纺织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3)材料四、五反映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近代史 》上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何时?它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结合当时中国国情,指出孙中山的这三种革命主张的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线铁路,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摘自《刘坤一遗集》
材料二: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摘自《海国图志》
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五: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务,……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摘自《李文忠公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2)材料三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
(3)材料四、材料五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阶段的什么指导思想?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