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
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C.国民经济的调整 |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抗日联盟 | B.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C.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D.以退让求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