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黑匣子在,希望就在   王瑞良
①每当飞机失事,人们都急切地希望尽快找到黑匣子。特别是在机毁人亡的情况下,黑匣子更是成了唯一的关键“证人”。
②2014年3月8日,MH370航班神秘失联。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确认MH370坠毁在南印度洋海域。至此,各方的救援力量正式转向搜寻黑匣子。
③黑匣子是由芬兰的一位航空工程师在二战时期发明的,其初衷是为了记录试飞过程中的各种重要数据,为改进设计、制造出更精良的飞机提供数据。
④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座舱通话记录器”,并开始试用于空难事故调查。到70年代末期,全球所有民航客机都安装了黑匣子。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往往象征着灾难和不祥,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黑匣子”。事实上,为了方便搜寻,黑匣子的外壳一般都是鲜艳醒目的橙色或橘黄色。
⑤现在的黑匣子,其实是两种飞行记录器的的总体,一种是“座舱语音记录器”,另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
⑥座舱语音记录器由拾音盒和记录盒组成。前者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可以将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界通信的音响信息全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记录盒。记录盒一般安装在不易损害、不易着火的飞机尾部。
⑦飞行数据记录器可以自动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高度和速度,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航向,氧气和烟雾情况,驾驶员输入控制系统的指令,各台发动机工作的参数,油料残量,油箱温度和液压系统情况,以及通信系统的状况等各种资料。一般飞机能记录1000多项数据,大型喷气客机记录的资料则多达3000项。不过,造成飞机失事的可能性数不胜数,目前的飞机数据记录器还不能完全保证记录所有的可用数据
⑧无论是哪种记录器,通常都安置在一个密封盒内。这个密封盒异常坚固,壁厚约为0.64厘米,所用材质多为钛合金。它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
⑨此外,黑匣子还装有超声波信标器。当它坠入水中,信标就会被激活,用37.5千赫的频率,每秒发出一次157—160.5分贝的超声波脉冲信号,其作用半径可达1.6千米。这种犹如心跳般规律的无线电波信号,就像黑匣子向人们“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它即使坠入6000米深的海底,人们也可以用声呐探测到它的“声音”。
⑩黑匣子一般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一个是28伏特的直流电源,另一个是115伏特,400赫兹的交流电源,他们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30天后,信号由强变弱,逐渐消失,虽然我们仍有可能通过水下扫描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找到黑匣子,但难度大大增加。
⑪由于座舱语音记录器只能循环记录最近两小时的信息,因而会给分析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增加难度。以这次MH370事件为例,如果MH370从马方军用雷达屏幕上消失后又飞行了5个多小时,那么飞机突然偏离航线那一刻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就无法通过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还原,有些谜团依旧无法解开。
黑匣子作为空难中的关键“证人”,它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证据?
本文⑧—⑩段介绍了黑匣子的哪几个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为何会发生群体性灾难事故?
①2014年10月17日,韩国一女子团体在街头演出时,因通风口坍塌发生群体性灾难事故,导致16人死亡10人重伤。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最终导致6名小学生死亡。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除了悲痛,更应该有所反思,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故,避免发生更多悲剧。
②一般群体性灾难事故是由人们的恐慌造成的。这种恐慌按照恐慌类型来分通常有三大类:进入型恐慌、逃出型恐慌、扰流型恐慌。
③在各种踩踏事故中,最常见的是进入型恐慌。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目标可能不大,比如。“重庆家乐福踩踏事件”中的免费食用油、“宁夏北大寺踩踏事故”中免费分发的油香饼。当大家都关注一个目标时,人群密度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危险的程度,这时候一声大喊、一人摔倒、一句谣言,都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人群的踩踏。
④逃出型恐慌也是常见的恐慌类型。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逃出是为了避免灾难。这种灾难可能是实实在在的,比如火灾或地震;也可能是不存在的,比如谣言。
⑤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恐慌是扰流型恐慌。“扰”是指外来刺激,“流”是指人群状态。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之所以失败,就是典型的扰流型恐慌导致。他们既没有进攻,也没有溃败,仅仅是因为在后撤过程中,人心涣散、心怀恐惧、谣言纷起、沟通不良,就导致号称百万的军队被8万人打败。
⑥群体灾难学的本质,就在于避免恐慌。如果大家原地不动,踩踏就可以避免。有时候外在的危险基本不存在或不是那么紧迫,令我们恐慌的是我们的主观意识和逃生心态。
⑦那么,假设我们就处在人群当中,出现了问题,当如何避免踩踏呢?首先,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周围的出口,随时准备就近逃生,而不是原路返回;尽可能靠墙站立,而不是随波逐流。其次,要注意避免进入人群高度密集的区域,能让就让,能躲就躲。再次,发现踩踏的先兆,立即高声呼救,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避免对人群带来扰动,比如发出怪叫,或者做出突然弯腰系鞋带等不符合人流趋势的行为。
⑧很多所谓的逃生常识要求当事人采取某种姿势对抗踩踏,实际上这是值得商榷的。有研究证明,在模拟的恐慌条件下,只需要5人拥挤就能产生3430牛顿的作用力,个人的抵抗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最好的自救就是大声报警,让外围人群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从外围来解困。
⑨对付群体性灾难,我们应相信理智,而不是蛮力;应及时报警,而不是对抗性自救;应重预防,而不是补救。如果大家都能有主动的预防性的态度,群体踩踏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麻庭光/文,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有删改)
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②段中的加点词“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⑥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⑧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⑪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⑫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地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⑬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⒁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⒂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第②③自然段作者极力渲染“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有什么作用?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
第⑦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
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全文看包含哪些含义?

为人宽厚,以和为贵
①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芝麻丁点儿的事而大动肝火,大打出手。与之形成对比的人则对于个人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们胸襟坦荡,持有“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②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大度宽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稳固,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成就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而那些度量狭小的人,不仅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善意的劝谏。所以,小鸡肚肠的庞涓才会兵败马陵道,其人其事只能是贻笑天下。
③可见,为人宽厚,以和为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化陌生为知音,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而一心为己,不顾他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可以将好友变为夙敌,也可以使高尚变为猥琐。
④澳大利亚作家、演说家安德鲁•马修斯说过:“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是啊,多一份包容,少一些隔膜,我们在人生路上才会让自己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⑤所以,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有一个宽容厚道的“心眼”。
文章第②自然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请你谈谈对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微妙的头发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却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的微妙之处。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钼、铝、铬、锌、铅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它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肝炎及各种脱发症,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脯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酪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和角朊,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面貌,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资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头发有哪些“微妙”之处
第②段画横线句除了列数字之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