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备有器材:
A.长木板;
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
C.细绳、小车、砝码;
D.装有细沙的小桶;
E.薄木板;
F.毫米刻度尺;
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_______.
(2)实验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x2和D、E两点的间距x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线可得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 kg.(g取10 m/s2)
(4)另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图甲给出的是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的示数,此示数应为 mm.图乙给出的是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金属丝直径时的示数,此示数应为 mm.
(18分)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现有以下器材:带铁夹的铁架台,打点计时器以及复写纸、纸带,导线,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
B.测量纸带上的点距时存在的误差
C.测量点距时,将6个点误计为7个点
D.用秒表测量下落时间,由公式算出重物下落的高度
E.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
(3)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用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9.10cm,OC=27.29cm, 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80m/s2。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__J;此时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___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为纵轴画出了如上图的图线。图线的斜率数值上近似等于(填代号)__________
A.3.60 B.9.80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1)OD间的距离为cm 。
(2)下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其大小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盘和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
①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盘和砝码的重力.
②某一组同学先保持小盘和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小盘和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
③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