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1)备有如下器材:
A.干电池1节;B.滑动变阻器(0~20Ω);C.滑动变阻器(0~1kΩ);
D.电压表(0~3V);E.电流表(0~0.6A);F.电流表(0~3A);G.开关、导线若干.
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只填器材前的序号)
(2)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误差,请在虚线框中画出该实验最合理的电路图.
     
(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

 
1
2
3
4
5
6
I(A)
0.10
0.15
0.20
0.25
0.30
0.40
U(V)
1.32
1.26
1.18
1.13
1.04
0.93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
(1)如图所示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⑤遮光筒、⑥光屏(填选项前字母符号)

A.②单缝、③双缝、④滤光片 B.②滤光片、③双缝、④单缝
C.②双缝、③单缝、④滤光片 D.②滤光片、③单缝、④双缝

(2)如果把光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填“增大”、“减小”);
(3)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其中某条亮条纹(并将其记为第一条)的中心,如右图所示,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4)如果用上述装置测量氦氖激光器发出激光的波长,则图中除了光源以外,其它不必要的器材元件还有 (填元件名称)。

(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 其质量之间的关系(g取1 0 m/s2)。

(1)由图甲中的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x,由图乙中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 条的宽度d=_________cm。

(2)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 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位△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________" ,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以上表达式均用题中字母表示)
(3)在本次实验中,该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的质量总共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在“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x约为10,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 (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0 k)
B.电压表 (量程为|l 5 V,内阻约为75 k)
C电流表 (量程为3 A,内阻约为0.2)
D.电流表 (量程为600 mA,内阻约为1).
E.变阻器R(0~1 00,0.6 A)
F.电池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
H.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的精确:
(1)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填器材前的代号)
(2)电路原理图应选用下。图中的图_________(填“甲”或“乙”)。

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x(阻值约4 Ω,额定电流约0.5 A);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3 kΩ);
电流表:A1(量程3 A,内阻约0.05 Ω);
A2(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源:E1(电动势12 V,内阻不计);
E2(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 Ω);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离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的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____________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___________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