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实验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1)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器材连接起来,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P,电流表示数始终为 0,电压表示数约 6V, 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
(3)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 R 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 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定值电阻 |
实验次序 |
电压 U/V |
电流 I/A |
|
1 |
1.5 |
0.3 |
R=5Ω |
2 |
3.0 |
0.6 |
|
3 |
.4.5 |
0.9 |
(4)小明将电阻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 2.5V,阻值约为 10Ω 的小灯泡,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为了使实验更准确,需要对电路连接进行改进,你的改进是______,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 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W。
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进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
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寒暑表温度计的示数为℃,它能测出的最低温度是℃。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小王在上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稼镜的距离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60 |
12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12 |
60 |
放大 |
(1)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2)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图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
(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甲乙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