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转化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针对部分文化市场上的庸俗化现象,学习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之所以反对“三俗”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优秀文化才能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根据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
会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
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被××”,“给力”,“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很大”,“恨爹不成刚”,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现了()
A.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
B.流行文化具有更恒久的价值 |
C.网络已取代传统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D.文化创新已成为文化继承的前提 |
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