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七年级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明:不论出身贫贱,按照军功多少和大小享受爵位和田宅 |
B.小红:努力耕地种田纺织,收获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
C.小军:鼓励开垦荒地,荒地可以变私产,私产可以自由买卖 |
D.小强:不能战场立功杀敌的贵族们,你们的爵位、田宅,照旧世袭继承 |
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成功探索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C.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
历史老师强调:“亚非拉的无限财宝,无限的良田沃壤,迅速的养肥了欧洲,刺激了生产,引起了工业革命。”由此判断,该老师正在讲述
A.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D.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