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 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发明就马上生机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 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
|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
|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
|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
|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戴在世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有“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
②《临时约法》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共同点是
|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B.代表近代申国社会发展方向 |
|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 D.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性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特,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着曾采取的措施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皇位继承制
③科举制
④刺史制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