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近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近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具体原则是
A.保护弱者原则 |
B.权利平等原则 |
C.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
D.注重证据原则 |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来 |
黄宗羲说:“有明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强调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D.宰相制度有利于民主监督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宣昭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都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汉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为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