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
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一封入纸函,……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
A.行政效率高 | B.机构健全 | C.人员复杂 | D.制约皇权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一决一省,犹曰有雍,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 )
A.设置三省 | B.废中书省 | C.设中书省 | D.设行省 |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 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海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