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槛脊1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③ | D.③④ |
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①④ |
读 “全球荒漠分布示意” 图,回答问题。
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由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 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④全球C0:排放量增加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沿海企业不断向内地迁移。回答问题。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的产业多是
| A.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 B.劳动和技术密集型 |
| C.资源和资金密集型 | D.技术和资金密集型 |
这种产业转移给内地省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增加了就业困难 | B.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
| C.减少了财政收入 | D.加重了当地的环境污染 |
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很大 |
| B.重化工业阶段,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 C.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增大 |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环境的改善 |
该图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8年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当时的情况是
| A.东部的消费量占全国3/4 | B.中部和西部的生产量相当 |
| C.西部探明储量超过全国1/2 | D.西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当 |
为缓解能源问题,保障能源供应,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东部加大开发,实现能源自给 | B.中部和西部的生产量相当 |
| C.西部提高生产量,加大输出量 | D.西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当 |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②资源分布的差异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所给四幅图中,黑点表示乡镇、圆圈表示城市,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