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甲”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乙”图乙示图N甲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其中1、2、3位于等压面上,4、5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层, B为________层。
(2)A层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升高或降低)。影响A层直接热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乙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________,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________;
(4)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处。
(5)若图乙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___(城市或郊区)。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2)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2010年1月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南部的著名旅游岛屿格兰德岛因连降大雨,引发泥石流,一家位于山脚下的豪华旅馆被埋,至少15人死亡。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要素看,图(一)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2)图(二)为局部的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填线路序号),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风带)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带;
(3)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中的,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半球。洋流按性质属于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作用,丁表示__________(岩石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