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我国某地区1951-201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各题。

1951-2010年,该地区

A.人口自然增长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B.是人口净迁入地区
C.人口增长了17.6%
D.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据图示资料显示,该地区

A.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B.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性
C.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D.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题。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题。

省区
耕地总面积(万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

521
91.5

231
61

85
31

1220
44


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②降水的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棉花、天然橡胶 B.油橄榄、春小麦
C.花生、甜菜 D.油菜、黄麻

北京时间2015年9月3日10:00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图A为大阅兵开始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中四点为二分二至),图B是大阅兵当天的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A中,当地球公转位置

A.由①到④时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B.由②到①时西风带总体北移
C.由③到②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D.由④到③时南京昼短夜长

图B中A点的区时是

A.9月2日0时 B.9月4日12时
C.9月3日24时 D.9月3日12时

著名学者帮奇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回答下题。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密集区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C.低纬高原比平原多 D.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为

A.①城市化水平高 B.②农业历史悠久
C.③人口增长率高 D.④世界工业化最早地区

2014年11月18日,车头上标着“首趟义乌-马德里专线”的货运列车专线从浙江义乌出发,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等8个亚欧国家,全程13052公里,共行驶21天,到达了终点马德里站。走船运的话,从义乌走到马德里基本要走35-40天。一条中欧之间的“新丝绸之路”又被开辟出来了。读图回答下题。

该“新丝绸之路” 沿途景观能较好的体现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该货运列车出发时装的货物可能有

A.大宗的鲜花 B.欧洲人爱吃的牛肉
C.组装好的苹果6手机 D.圣诞节的玩具礼物

该货运列车在行驶时段

A.起点和终点的正午日影一直变长
B.起点和终点的白昼一直变长
C.起点和终点都是少雨季节
D.起点和终点都是多雨季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