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最容易形成渔场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最容易形成海雾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
B.自然带A-B的变化,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C.E处荒漠成因主要是地处内陆 |
D.F处发生地震是因为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 B.1980年 |
C.1990年 | D.2000年 |
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 B.上游围湖造田 |
C.植被覆盖增加 | D.水土流失加剧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①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 B.⑧①⑤甲 |
C.③甲⑦② | D.⑥④甲⑤ |
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地区是()
A.智利 | B.美国 | C.印度 | D.英国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
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
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 B.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
C.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 D.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
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