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虚拟水(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
中看不见的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热充足 B.地广人稀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1999年与2010年华南、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其最可能的原
因是

A.西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激增
B.西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流动

为了提升我国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稳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下列措施合
理的是
①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②巩固并加强虚拟水输出区的地位
③减小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
④适当增加虚拟水净输入区的输出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适宜        B.政治中心的改变  
C.经济发展较慢        D.矿产资源的开发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
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
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
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

环境承载力是指( )

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
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D.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1)阶段 B.(2)阶段
C.(3)阶段 D.(4)阶段

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人口的老龄化
C.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