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乙图为甲图中E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其开发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撑 |
B.缺少天然海港,外运不便 |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 |
D.受寒流影响,阴天日子多 |
D地区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比C地区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C地区的阴天日子多,光照条件差 |
B.D地区昼夜温差更大,葡萄质量更好 |
C.C地区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小 |
D.D地区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 |
乙图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①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③E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能源的利用主要种类有所不同。读“世界能源替代趋势图”,回答题。分析各能源替代趋势所占比例的时间发展规律,与K、L、M、N、P 5条曲线依次相对应的是( )
A.石油 煤炭 太阳能 天然气 核能 |
B.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太阳能 |
C.太阳能 天然气 石油 煤炭 核能 |
D.天然气 石油 煤炭 核能 太阳能 |
有关上述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K曲线代表的能源我国进口的数量逐年增加 |
B.L曲线代表的能源在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
C.在我国,N曲线代表的这种能源在我国东南沿海分布最多 |
D.P曲线代表的这种能源在我国四川盆地分布最多 |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
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
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 B.冬季风势力强弱 |
C.城市化的发展 | D.降水的变化 |
下图为“某一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线速度由大到小为丙、乙、甲 |
B.三地的角速度由大到小为甲、乙、丙 |
C.AO为晨线,BO为昏线 |
D.甲—乙—丙的方向,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
由上图所示信息,可以判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3°26′N,90°E) | B.(23°26′N,90°W) |
C.(23°26′S,90°E) | D.(23°26′S,90°W) |
此时,甲地的地方时为( )
A.12时 | B.9时 |
C.15时 | D.0时 |
此时,新一天所占范围为全球的( )
A.1/2 | B.1/3 |
C.1/4 | D.3/4 |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下列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
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②澳门人民填海造陆 ③湖南人民围湖造田 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太阳高度角大③云层薄、云量少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日照时间长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