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椽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有上瞿塘滟澦之虞虞:担忧 | 
| B.嗜奇之士恨焉恨:怨恨 | 
| C.诗人文士游眺饮射射:射箭 | 
| 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侈:奢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则竹间山高者 /水行则江石悍利 | 
| B.杳莫测其所穷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 
| C.而余齿益加耄矣 /而志意常充然 | 
| D.多老死于其地 /会予于京师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首段写川蜀山水之险,为下文赞扬陈庭学饱览川蜀山水而达到“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作铺垫。 | 
| B.作者羡慕陈庭学游历了川蜀的奇山异水、名胜古迹,同时也希望他还能以“坐守陋室,蓬蒿没户”的颜回、原宪为学习榜样。 | 
| C.作者认为,山水能使一个人“气充”“语壮”“志意高”,但人的“意气”并不一定都从山水之中而来。 | 
| D.作者指出陈庭学之所以能够“其诗益工”,是游历川蜀山水后的结果,认为这与古人所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是一致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这个道理。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天 台 陈 君 庭 学 能 为 诗 由 中 书 左 司 椽 屡 从 大 将 北 征 有 劳 擢 四 川 都 指 挥 司 照 磨 由 水 道 至 成 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巨。”“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虺有言,不谷说之说:通“悦”,喜欢。 | 
| B.而君独伐之伐:攻伐,攻打。 | 
| C.箴谏不可不熟熟:仔细考虑。 | 
| D.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没有。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君王在明辨他人的谏议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的一组是
 ①晋厉公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②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③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④寡人请今止之
 ⑤(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⑥赵简子沉鸾徼于河
|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辑录了几则君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君王要戒骄恣,明辨大臣忠直与否。 | 
| B.魏武侯起初很自负,认为自己比臣属高明,后在李悝的劝谏下,才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 
| C.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三年还未完工,其他大臣都不敢进谏劝阻,只有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进谏,从而阻止齐宣王继续建造。 | 
| D.赵简子对臣子要求很严,对鸾徼这样只会一味让君王沉湎于享乐的大臣予以严惩,把他沉入河中。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
 (2)是长吾过而绌善也。
 (3)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王卞于军中置宴。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注释】①角牴夫:摔跤手。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请并旌不及额者 旌:旗帜
 B.羸师诱之出羸:疲弱
 C帝欲宥之宥:宽恕
 D.值兵兴财诎 诎:匮乏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3分)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
|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 
|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 
|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 
|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皇上核实无误后被关进监狱,直到东宫确立,才又被起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⑵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少不修细行,驰骋田猎,纵情肆欲,州曲患之,称为“三害”之一。后经陆云点化,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
 吴亡,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及居近侍,多所规讽。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万年闻之,曰:“周府君昔临新平,我知其为人,才兼文武,若专断而来,不可当也。如受制于人,此成擒耳。”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中书令陈准知肜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不然,肜当使处先驱,其败必也。”朝廷不从。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处曰:“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肜复命处进讨,乃与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攻万年于六陌。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殉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二十八 周处》下列各项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年,州府交辟交,一齐,都 | 
| B.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详,审察,审理 | 
| C.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辞,辞别,告辞 | 
| D.如受制于人,此成擒耳成擒,被擒,就擒 | 
下列各项,全都直接表明周处“忠勇”的一组是:()
 ①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②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③周处吴人,忠勇果劲④自旦及暮,斩首万计⑤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⑥我为大臣,以身殉国,不亦可乎!
| A.①③⑤ | 
| B.②④⑥ | 
| C.②③⑤ | 
| D.①④⑥ | 
下列各项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时代的周处,驰骋田猎,纵情肆欲,成为乡里大害,但他本质不坏,一经开导,即朝闻夕改,洗心革面,成为州府征辟的热门人物。 | 
| B.周处入晋为官,先是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受到当地称赞;再是处理积年辞讼,一朝决遣,显示才干;后又连连被征召,他辞大不辞小,先安抚教化百姓,然后入朝为官,此行为人称颂。 | 
| C.周处做了皇帝近臣,经常劝谏皇帝;他做御史中丞,不避权贵;朝臣们敬重他,说:“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就是对他人品的高度肯定。 | 
| D.周处轻生重义,明知身处险境,必遭司马肜挟嫌报复,还是抱定必死决心,慷慨西征;后被夏侯骏逼迫以五千人攻击七万反贼,周处斩首万计,弦绝矢尽也没有后援,最终殉国亡躯。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每句5分)
 (1)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把第二个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2)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