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中国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张华对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很感兴趣,他去了我国最大的盆地A__________盆地,这里气候干旱,盆地边缘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___河;为了避暑,后来他去了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B_________高原,其位于我国的第________级阶梯。
(2)王平去了我国的森林宝库a__________(填山脉名称),此山脉坐落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山脉的a的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__平原。
(3)喜欢登山的黄丽来到了b_______(山脉名称),此山与_____河形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因为它与我国一月份_____℃等温线、________mm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地势三大阶梯的分界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20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________山脉,流经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境内注入____海。它的长度国内居第。主要流经青藏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2)图中“////”所示区域是黄河在上游塑造的________平原和平原,这里地处干旱地区,由于引用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有“________”的美誉。
(3)在图中填注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河口、桃花峪。
(4)黄河最大的两个支流是河和河。
(5)黄河水能集中在它的游,能用所学知识解释:
(6)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特别狭小且无支流的原因是________。
(7)黄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其来源于游的高原。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读下面的三幅图,完成下列各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读图一,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如:③为,④为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的狭长地带(填代号与名称)。
(3)日本经济发达,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
(4)日本发展工业最不利的条件是
读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通过“绿色革命”使本国的粮食基本自给,D处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2)印度最大海港、棉纺织中心的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的是,印度的“硅谷”的是。(填代号和名称)
读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矿产地:⑤铁矿工业区:B工业区海港:⑨
(2)俄罗斯与印度工业分布的相同点是
(3)俄罗斯与日本在民族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地形部位名称:丙
(2)山顶乙位于山顶甲的方向。
(3)①、②、③处有可能有河流的是,理由是
(4)①、②、③三地相比,坡度较陡的是,理由是
(5)甲乙丙丁四地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填字母)理由是
(6)假设山顶甲与山顶乙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际距离是米。

读下面的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1分)。
材料: 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军舰到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域护航。图三是我国军舰护航路线示意图。

读图一,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的名称:④河,a山脉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势特征是,判断的依据是
读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填代号与名称)。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显著的特点。
(3)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A.地中海 B.温带海洋性
C.热带季风 D.热带沙漠

读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军舰到达索马里需由C洋进入D洋。
(2)军舰到达索马里的途中,战士们看到一艘艘装载原油的日本油轮,这些油轮将原油运回日本必经④
海峡。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5分)。

(1)A、B、C三点中,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点是____。
(2)点A位于(东、西)半球;点B位于(低、中、高)纬度、(南、北)半球。
(3)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
(4)点C位于点A的方向。
(5)当太阳直射B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_现象。
(6)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丙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南半球处在四季中的____季。
(7)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丁处向甲处运动过程中,淄博市的白昼将变 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8)当点A有阳光直射现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淄博市白昼最短,以后逐渐变长 B.华北地区正处在小麦播种期
C.印度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日本本州岛是一片冰雪雪地的景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