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 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今天是6月12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________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扬传统]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某网站针对上述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的《________》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________、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
(2)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①简要概括小说中“D”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个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
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隔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
油嘴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音乐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情感共鸣。生活中跳动着各色音符,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后面题目。
(1)某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个关于音乐喜好的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统计表。从表格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调查统计表
喜欢曲类 |
革命歌曲 |
民歌 |
流行歌曲 |
人数 |
11人 |
18人 |
71人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少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同学们的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级为此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