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宇宙里有些什么》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⑴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⑵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⑶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⑷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根据上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恒星的基本特征。
选文第⑴自然段划浪线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选文第⑴自然段划直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仅根据上文内容,试探究恒星的密度与体积之间存在着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贾平凹的《落叶》一文,完成小题。(20分)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⑴简要说说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⑵第⑦段中划线的“往日的哀叹”具体指什么内容?(可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4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6分)

阅读何蓉瑜的《谈尊严》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他们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当一个人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间的深意。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做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像中国历史上的大汉奸汪精卫,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投靠日本人,甘当卖国贼,结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究其原因就是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⑤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⑥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国家的尊严。史书上有这样一个记载:晏子使楚,楚王让他从狗门入,意欲羞辱他。不料晏子以一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使楚王反而受辱。晏子既维护了个人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⑦所以,人活着要有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不能成事,一个民族没有尊严不能兴盛,一个国家没有尊严不能强大。
⑧让我们直立双腿,高高站立着,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有删改)
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仿照第②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论据。(3分)
文章的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脸红什么》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脸红是人类“最特别、最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之一。
②人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增加,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面部皮肤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因而出现面红。在极气愤的时候,脸部就不单是红,它红一阵、青一阵,有时转为苍白,这是肾上腺一阵阵地在大量分泌,使血管收缩,交替充血、贫血或使血管较长时间地处于贫血状态的缘故。为什么只有脸部的皮肤发红,而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看不出变化呢?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因此它发生的变化更容易被别人觉察到
③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它是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出现的,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脸红。脸红的这一变化过程其实与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统计表明,脸红频繁出现时的平均年龄,男性为15.56岁,女性为14.99岁。为什么脸红在青春期达到了顶峰?这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相吻合。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处于骤变时期,他们正在从孩子转变为成人,社会交往增加,对社会认同和社会赞许的期望急剧上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初次尝试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极易引起紧张情绪,继而频繁出现脸红现象。
④其实脸红也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当你为做错了事而脸红时,就能让人们知道了你的歉意,从而原谅你;当你因为内心的羞愧而脸红时,就会让人们觉得你很诚实、值得信赖,从而愿意和你合作……脸红实际上会让一个人更富魅力,更容易被周围的人所接受和喜欢。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
⑤不管脸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脸红不期而至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宽慰,所以不必为脸红而烦恼。记住,一切都会过去的。
(有删改)
简要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第③段中划线的“统计表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以同学的身份对小张进行劝解。(4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小张是一名初二学生,在初次接受国旗下讲话的任务后,他决心把握好这次机会,展示自己,为集体争光。为此他几易其稿,唯恐出错,反复演练,直至滚瓜烂熟。可一上主席台,他演讲的第一句话就错了,脸一下子烧得通红,整个过程不敢看台下的同学。走下台来,他沮丧极了。

阅读《暗香》,完成小题。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但终究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在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在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第③段中划线的“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指什么?请概括回答。
第⑤段划线句中“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从中读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本文对你如何做人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阅读《清朝圣旨》,完成小题。
 依照受封官员级别的不同,皇帝所颁发的圣旨在形制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清制规定,颁给亲王、世子、亲王福晋、公主的为金册,颁给郡王、郡王福晋的为镀金银册,贝子及贝勒、贝子夫人、外藩蒙古亲王、郡王贝勒的为龙边纸册。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地纹图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给五品以下的官员,则颜色是纯白色的。这些圣旨所采用的布料,是“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而织就的提花锦缎。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多彩圣旨,含有金黄、大红、咖啡、赭石、橘黄等色,锦缎地纹有仙鹤、狮子、卷云等图案,绚丽多姿,雍容华贵。
诏书内容的多寡决定了圣旨长度不等,但其宽度却是统一的,均为33厘米。该馆收藏的圣旨,最长的为500厘米,最短的约有200厘米。圣旨两端织成两条提花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4个篆字端庄古朴。馆内收藏的圣旨内容均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合于中幅书写日期,年月各按奉旨、奉诏日期书写,并钤盖“制诰之宝”。
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书写圣旨的任务,则是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评点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庶吉士”来承担的。由于圣旨从拟稿到缮写均由皇帝身边的顶尖文化高手来完成,因而这些圣旨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行文的精当洗练,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其汉文书法为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委实令人惊叹。
欣赏这些圣旨,就如同阅读一部历史。清朝初期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烂,现在依然光彩夺目。到了清末,昔日华丽的锦缎已被粗糙得类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大清帝国之衰落,可见一斑。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时代,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制诰之宝”则换成了“司法部印”。馆内展出的一份“指叙令”,上书“书记官刘化龙给十五级俸。康德四年六月一日”,表面上看并无特别。但当导游小姐打开“指叙令”背后的电灯,我们才惊奇地发现,这份“指叙令”居然暗藏着“满洲帝国”四个篆字的水印防伪标记。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圣旨撰写的流程图。
皇帝 [下令][拟稿]内阁大学士 [ ]
[ ]
文中划线句的“馆内收藏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3段中说圣旨:“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每方面不超过6个字)?
王清的祖上曾做过清朝的“芝麻官”——县令,他的家里收藏了一份圣旨,据说是皇帝为了表彰其祖上治理有方而颁发的。圣旨为黄色锦缎,书法、文字都很好,“制诰之宝”的印记清晰可辨。请你判断它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