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科幻小说,回答问题。
药丸时代
陈先生睁开朦胧的双眼,努力回忆着昨晚美妙的梦境,却想不出一丝具体的细节,看来好梦药丸也不怎么样。
睡眠箱上部的有机玻璃无声地滑开,他起身站起来,光着脚踩着冰冷的地面走到客厅餐桌旁坐下。几分钟后他才意识到早餐不会自己走到桌上来。
真是糟,好像没有睡醒,这么说睡得香药丸也是骗钱的。陈先生打着哈欠倒出一粒清醒药丸吞下,马上似有一盆冰水从头顶倾泻而下,他像被踩了尾巴的野猫一样,猛的从椅子上跳起来,终于碰上个货真价实的。
但他还是觉得心情不爽,于是又吞下了一粒好心情药丸,立刻觉得似有无数曼妙的精灵围着自己打转。嗯,效果不错。他愉快地走到冰箱旁,拿出几个硬馒头扔进微波炉。
在等待早餐的时间里他盘算着要吃些什么药丸。在抗尼古丁药丸和戒烟药丸之间他选了后者,接着是一粒雷打不动的抗衰老药丸。考虑到腹部的脂肪层已经开始令人无法忍受,他拿出了一粒减肥药丸,顺便配上一粒健身药丸。他又担心地摸了摸自己的头顶,加了一粒抗脱发药丸。当早餐摆到面前时,他皱了皱眉摸出一粒好胃口药丸,现在差不多了。
陈先生吃早餐的同时有看电视的爱好。电视墙上一辆漂亮的红色跑车“嗖”地一闪而过,卷起的飞沙走石使画面不停地抖动,最后一个飞过来的路灯砸烂了摄像机。在满屏的雪花点上打出几行金光大字:3500超豪华型狂飙跑车,电池动力零污染。
真是要命,陈先生拿出一粒心理平衡药丸扔进嘴里,马上觉得自己的破车其实也不错,至少不用担心被偷。
陈先生精心计算着出门时间,认为正好可以准时赶到公司,但事情往往就会在这时出差错。
嘿!前面是怎么了!陈先生将头伸出车窗,扯着嗓子。你倒是往前开啊!
你当我开的是坦克啊!前面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很明显,堵车了。
可恶啊!陈先生无奈地坐回车里,叉着双手。今天还有重要的商业谈判,这下非搞砸不可,急死人了!他气呼呼的吞下一粒抗焦虑药丸。嗯,就这么着吧!这城市那“全球最大停车场”的名号可不是吹出来的。
两个小时的左突右冲围剿反围剿之后,陈先生终于杀出重围赶到了公司大楼。他觉得自己的样子实在是狼狈不堪,于是在电梯里又吞下了一粒好精神药丸,一粒好气质药丸。
当他进入会议室时才意识到这世道有多公平,客户们还没到,显然也被堵在了路上。他吞下半粒快乐药丸以示庆贺,哈哈!快乐药丸不能多吃,多吃了容易误事。
直到半小时后对方的商业代表才急匆匆地赶到,他们一个个走起路来呼呼带风气度不凡,目光冷峻傲气逼人。他们一边礼貌地为迟到道歉,一边各自又吞下了一把药丸。陈先生也早有准备,他给秘书使了个眼色,秘书给他换了一杯新茶,用料是一粒有风度药丸、一粒自信心药丸、一粒提智商药丸、一粒促思维药丸、一粒好口才药丸。谁怕谁啊!
对方神色自若地坐下来,“啪”地打开文件夹便直入主题。他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几乎每条都紧贴着公司所能忍受的底线。陈先生泰然的面带微笑,不亢不卑不急不躁,使尽浑身解数一点点地向上加着价,逐条逐字的讨论着合同条款,直到他确信已经探出了对方的内定底线。
此时对方已经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傲气,时不时拿不定主意地互相看看。慢慢地陈先生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眼看胜利在望了。谈判间隙,他疲惫不堪地叹了口气,手很自然地伸进衣兜想取一粒抗疲劳药丸。蓦地,他像被电了一下,抗疲劳药丸昨天就已经用完了。该死!竟然忘了买,看来有必要在自己长长的药丸清单中再增加一种——抗遗忘药丸。
对方不愧是谈判老手,他们凭着职业的敏感迅速觉察到了什么,马上趁机压着价,并贪婪地推翻了前面已经谈妥的几项条款。
陈先生顿时慌了神,额头渗着汗珠,心里没了底,方寸大乱。他感到自己再也无力支撑下去,最后只好宣称某些条款必须通报董事会批准,商业谈判推迟到下午。
就差一点了,陈先生喘着气,懊恼地吞下一粒抗烦躁药丸,但觉得效果不大,于是又吞了一粒。
在吃中午的工作餐时陈先生翻出了几种历史最悠久的药丸,维生素药丸、微量元素药丸,这些完全算得上是元老级药丸了。最初时的非医用药丸也就那么几种,很久以后才有了五花八门神通广大的各类药丸问世,并很快成了一项全球重要的产业。很难想象在没有这些药丸的时代里人类是如何生活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世界一定是沉闷而无趣的。
下午的谈判必将异常艰苦,陈先生明白他在给自己喘息的同时,对方也已经做好了更完善的准备。
果然,与上午谈判时一样,对方坐定后便迅速展开了新一轮攻势。他们言词犀利却又不失风度的指出了合同上几处条款的不合理性,并果断而显得很有诚意的要求重新商定。
这次陈先生没有再重蹈覆辙,他精明机智力挽狂澜,在吃了大把的各类药丸后终于将局势稳住,并努力为己方争取着更大的利益。对方一看形势于己不利,纷纷拿出药丸往嘴里塞,以求最后一搏。
商业谈判就像两军作战,不到最后一兵一卒没有人会认输。白热化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当天傍晚,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所谓双赢的合同才最终达成。
在签完字送走客户后,陈先生吞下一粒心平气和药丸,然后便一头倒在办公室沙发上再也不想起来了。他不知道今天自己到底吞下了多少粒药丸,反正晚餐铁定是省下来了。他相信对方一定吞得比自己还多,因为清洁工说在会议桌对方一侧的地上,扫出的药丸包装盒足足塞了一个垃圾袋。
陈先生无力地趴在沙发上,摸了半天遥控器才打开电视墙。由于工作出色,他是少数几个办公室内装有电视墙的公司雇员。
这年头你打开电视,里面十有八九都是药丸广告。画面上一粒红色药丸轻轻地落在地上,不一会儿又是两粒绿色药丸,接着四粒黄色药丸同时落下来,随后是八粒蓝色……药丸雨越来越大,短短的几秒钟后已经如瀑布般连成一片,最后又在一瞬间停了下来。花花绿绿的药丸在地上跳跃着,翻滚着,慢慢汇聚成了一个人形图案。画外音:你是否没有药丸就害怕说话?你是否没有药丸就害怕走路?但我们的身体并不是由药丸构成!画面上的药丸拼图分崩离析。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是平均每天吞下超过十五粒药丸,那么你很可能已经得了药丸依赖症,你需要我公司的最新高科技产品——抗药丸药丸!详情请拨免费电话K5553387。
抗药丸药丸?陈先生坐起身伸出颤抖的手,他还没有想好是拿起电话,还是取一粒抗购物药丸。
(选自2011年《科幻世界》)
这篇小说记录了陈先生    ①    的经历,表现出生活在高科技时代人们,
     ②      的矛盾心理现状,从而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最终陈先生可能有几种选择:第一,拿起电话买抗药丸药丸;第二,取出一粒抗购物药丸并服下;第三,干脆什么药丸都不用。你认为陈先生会选择哪一个,说明理由。
针对陈先生一天之中要吃这么多药丸,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寓意深刻,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于细微处雕琢
①含有瑕疵的璞,经过细致的雕琢,才能成为温润的玉。普通的木头经过认真的刻镂,才能成为价值不菲的工艺品。每个人只有重视细微处的雕琢,才能在小处做出不平凡的大事。
②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生活中,许多人专注于丰功伟绩,不屑于细枝末节。其实,只有在小处留心,默默雕琢细微之处,才能成就大事。袁隆平便是如此。他专注于杂交水稻的培育,留心每一株稻穗的状态,关心每一块试验田的情况。他没有去投资创业,而是像老农那样,专注于水稻的生长,默默地培育着水稻。常常一天下来,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正是他的细心察看与思考研究,超级杂交水稻才应运而生。
③世界上不缺这样的细察者。歼—15舰载机研发项目总负责人罗阳,每日行走在车间,虽只做审查核对交流之事,却是使歼—15舰载机实现从陆地想海洋飞跃的一大功臣。乔布斯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他总是“锱铢必较”,才创造了世人瞩目的苹果产品与创业传奇。正因为他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最后才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盲目地立下干大事的理想却从不在小事上努力,许多大学生因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做小职员而求职不成,待业在家。太多的人因缺少“于细微处雕琢”的精神而困顿遗憾与失败之中。
④然而,于细微处雕琢并非鼓励我们安于小事,胸无大志。我们应该在做小事与成大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争取在细微处创造奇迹。
⑤于细微处雕琢,让我们勤恳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扮演好每一个小角色,于细微处开出夺目的花朵。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以下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B.“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城市视觉污染
程鑫
①污染是城市公害之一,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等。过去, 人们只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进行了预防、治理和评介工作, 对视觉污染并未予以重视。
②所谓城市视觉污染, 是指城市建筑不美观、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色彩不和谐、园林雕塑无美感、人的精神面貌不佳等现象通过视觉给人造成的不快, 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危害。
③城市不仅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进行创造活动的物质环境, 而且也是人们为满足心理需要并具有审美要求的创造物。美观的城市建筑、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谐的色彩、典雅的园林雕塑艺术, 都会令人赏心悦目, 并使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反之, 就会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污染。例如, 有的城市住宅楼的门窗像调色盘一样颜色杂乱, 涂有广告的公共汽车不但过于刺眼, 而且给本来生活在大城市已感到烦躁的居民更增加了一重烦躁。心理学家认为, 色彩对人的思维、行为、举止、情绪、感觉和生理变化都有强烈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要是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不和谐的环境中,心情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这就是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损失。
④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那么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事实上, 城市建筑的美感, 确实能像音乐一般陶冶人的身心。从美学意义上讲, 城市园林雕塑是静的舞蹈、历史的碑碣、生活的浓缩、理想的延伸。如果园林雕塑讲究艺术, 会促使人去思考、奋进, 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是很大的。反之, 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觉污染, 影响人们的生活。总之, 如果城市建筑杂乱, 不美观, 必将使人产生不愉快,长期这样, 必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这就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⑤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所形成的形象面貌, 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连续展现, 这个展现是否和谐, 对人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就十分和谐、合理, 它有着瑰丽多姿的建筑和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是一座设计新颖、布局井然、设备完善和具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新型城市, 给人愉悦之惑。如果一座城市的规划布局不合理, 没有一个总体和谐的设计,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和谐, 那么, 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中, 人们的身心健康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这也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⑥在一个城市中, 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 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像行为、仪表等, 都属这一范畴。如果人们的精神面貌不佳, 也将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快, 从而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要在城市中营造一种清洁、安全、和睦的社会环境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⑦综上所述, 对于城市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应注意预防和治理, 按“美的规律”建设城市, 规划城市, 力求使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达到一种和谐的美。
( 本文有删改 )
作者认为, 应预防和治理城市视觉污染, 并按“美的规律”来建设城市。从文章看, 应从哪些方面预防和治理视觉污染 ? 请概括说明。(2 分 )
答:
第⑤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2 分 )
答:
第⑥段“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 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中的“一定”这个词能否删去 ? 为什么 ?(2 分 )
答:

记叙文阅读
刀爱
①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晴朗的阳光中,手拿一把磨得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雪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子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美名远扬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仅仅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A
⑬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⑭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
⑮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2期,乔叶,有删改)
请概括出“我”对砍树这一行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下列语句,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请说出“虔诚”一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2)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奶奶和老人用刀砍树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刀爱”含义的理解与感悟。

议论文阅读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结合本文观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国王”?


说明文阅读
漫话对联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则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选文从 等四个方面对对联进行了说明。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相关知识,修改下面的对联,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对联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对句中平仄相对,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要平仄对仗,上联用平,下联则用仄,反之亦然。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民安国泰祖国河山迎红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