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怀念花溪
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
蓝色 如同宝石
如同矢车菊的花瓣
在云贵高原上摇曳
鸟儿的歌声从山那边飘来
飘来四月
花溪的水从东流到西
又悄悄的流回他们的巢定
四月金黄的花海
就在溪畔生长
直长到贴近蓝色的天空
爱梦的女孩
就在花蕊的中央做梦
请随我在没有栅栏的春天远行
驾驶童年的那只蜻蜒
你看溪底的水草疯狂地舞蹈
像自由的女妖倾泻她们的激情
我想知道
还有没有另外的人
和我一样
在选芙丽的水进成长
如果是五月
绵绵细雨北会涨满它的,心房
涨满它多情的愿望
我在十月南方的人群之中
抬头看见天边的花澳
那风和阳光的声音将诗歌吟唱
心灵在清澈之中开始激踌
我知道
即使寒冬降临、大雪纷飞
花癯也依然碧绿
运载若采朵雪花
流向远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诗阅读】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的环境特点。
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古诗阅读】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的景象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6分)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诗歌中“沉沉”和“切切”两个词意蕴深刻,试写出表达效果。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并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习题。(6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一种喜事的预兆,有杜甫诗句为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
试赏析“铺床凉满梧桐月”一句中“凉”字的妙处。(3分)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