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2012年7月6日透露,安徽利用外省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佼佼者,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技进步,人才丰富 |
| B.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 |
| C.靠近沪苏浙发达地区,气候优越 |
| D.区域工业化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优越 |
安徽省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
| A.增加了劳动力压力 |
| B.城市速度加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
| C.成为推动安徽省发展的重要动力 |
| D.使其在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中重点发展落后的产品 |
该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 (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21~22题。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 B.种植园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
|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
该图是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读图完成19-20题。
图中四地的气候条件最适合种植水稻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四地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
| B.乙地适宜发展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
| C.丙地降水变率大,农作物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
| D.丁地雨热同期利于甜菜等糖料作物的生产 |
该图为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0年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的是( )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D.交通线路增多 |
从1990年到2010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交通更加便利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5—16题。
图中②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 )
|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
|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
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③ |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于2011年3月出台,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根据《规划》内容,圈内城市区可分为三个圈层,通过城市圈的三大圈层网络的辐射,可以有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圈内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结合图,完成13~14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种类少 |
|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 D.与大治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
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
|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
|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
|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