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资料回答:
资料1:“珠三角”东部的东莞号称“世界制造业名城”,每年吸纳外来民工500万人以上,东莞从2003年开始遭遇缺工问题,据统计,2004年全市缺工至少20万人,2005年据政府调查,缺工的确切数字是30万左右,严重缺工的有电子、玩具、制衣、电脑、制鞋等行业。
资料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发布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
资料3:东北地区图(下图)
(1)“珠三角”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受冲击最大的工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珠三角”地区应该采取__________措施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双选)
A.进行产业转移,近几年内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四川省 |
B.推动产业调整,增加技术型产业的比重 |
C.推行积极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对外来人口的依赖 |
D.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用机器替代人力,可以缓解对劳动力的需求压力 |
(3)东北地区图中以A山为界,甲、乙的农业类型分别为_________业、______业。
(4)东北地区土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填写下表)
|
问题 |
对策 |
耕地 |
耕地破坏 |
① |
土壤 |
② |
增施有机肥料;植树造林 |
林草 |
比重下降,利用失调 |
③ |
读图6-6,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有关知识网络。
图6-6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 |
B.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
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
D.集市 |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 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读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图6-5),回答:
图6-5
(1)根据图6-5中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两个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甲地区 ,乙地区 。
(2)根据初中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分析出,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 方和 方。
(3)根据上两题,可以归纳出村落的形成、形态与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个城市中,提供职能最少的是__________,服务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若B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城市形态可能为___________式;若B城市位于我国南方水乡,其形态可能为式___________。
(3)在我国的A、B、C三类城市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彼此之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___。
(4)若C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且在我国数目最少,那么这个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个城市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市的数目:直辖市_____________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_________________个,地级城市_____________个。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间的平均距离,总结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民点是运用_________理论的成功典范。
(2)政府在圩田上规划设计的是一个居民点体系,这个居民点体系由__________级居民点组成,最高级的居民点有_________个,次级的有__________个,最低级的有_________个。
(3)在安排各级居民点的空间位置时,充分考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同级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高级别的居民点则布置在低级别居民点的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