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走廊1949年至2004年,人口增加约1.63倍,1990年至2006年,绿洲面积增加约1.35倍。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下表是四个年份河西走廊湿地面积(km2)统计的数据。
| 年份 |
湖泊 |
河流 |
沼泽 |
人工湿地 (包括水库) |
总面积 |
| 1973年 |
376.83 |
5911.37 |
7748.83 |
95.36 |
14132.39 |
| 1990年 |
353.49 |
5840.99 |
7014.71 |
90.25 |
13299. 44 |
| 2000年 |
354.69 |
5567.89 |
6463.79 |
133.50 |
12519.87 |
| 2006年 |
339.54 |
5548.98 |
6106.95 |
316.91 |
12312.38 |
材料二: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据表分析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河西走廊湿地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除湿地变化外,石羊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促进此地生态良性发展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省的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规律是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海陆位置 |
读图分析回答:
(1)甘肃省有四个干湿区域: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划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降水量__________;兰州的主要工业部门__________;C区的农业类型是____,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某大河三角洲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该区域为__________三角洲,这个三角洲面积大且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该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大河入海水道从向北流改向东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这次改道完全是人为原因,则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A市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三角洲发展农业过程中,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很突出。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表材料,回答问题:(13分)
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 区域 |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
GDP占世界百分比 |
||
| 1900年 |
2000年 |
1900年 |
2000年 |
|
| 亚洲 |
57.4 |
60.5 |
32.6 |
37.4 |
| 欧洲 |
24.6 |
12.O |
42.4 |
25.5 |
| 非洲 |
8.1 |
13.O |
3.4 |
3.0 |
| 北美洲 |
5.0 |
5.5 |
16.6 |
24.6 |
| 拉丁美洲 |
4.5 |
8.5 |
4.O |
8.1 |
| 大洋洲 |
0.4 |
0.5 |
1.0 |
1.4 |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图中山峰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相比,垂直自然带更__________(复杂、简单)。
(2)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理由。
(3)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4)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5)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图中M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迁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