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论断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向前推移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当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在水中波动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移动的。实际上,树叶仍然停留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的东西上下起伏。因为波浪发生的地方,水产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方向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 |
B.现象有真象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
C.感觉是不可靠的,是没有用的 |
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B.对存在和思维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D.对理想和现实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从哲学上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A.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B.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C.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
D.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多次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C.尊重客观规律 |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