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 A.重视证据 | B.主张重罪轻罚 |
| C.纵容犯罪 | D.维护贵族利益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 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
|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
|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
|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话现了新中国()
| A.“另起炉灶”的外交特征 |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特征 |
|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
|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马歇尔援助的这一条件()
| A.便于美国控制西欧 |
| B.协调了西欧国家的矛盾,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
| C.推动二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
| D.促进西欧的联合,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向西欧的蔓延 |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以看出,“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 B.台湾问题 | C.澳门问题 | D.国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