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吉林省松原市地处松嫩平原南部,是我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原市资源丰富,有“一黑,一黄,一绿,一白”, “一黑”指石油,该市有我国陆地第六大高产油田——吉林油田;“一黄”指玉米,该市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上;“一绿”指西部的优质草场资源;“一白”指丰富的湿地资源。
材料二:松原市位置图
[网]
材料三:

(1)简述松原成为我国“粮仓”的优势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2)分析松原市发展石化工业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松原市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最主要的文明发祥地有: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西亚的两河流域。
材料二 下图为教材上的“水资源进步图”。

(1)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多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三幅图说明了人类获取水资源数量日益增多,水资源的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从水体利用转化上具体说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人们为了增大水资源的数量,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缓解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
(4)当前水资源质量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材料二的三幅图来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资料一:
近年在北京延庆县试种并扩大新型品种“水果玉米”的种植。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农民收益大。每年7月到10月,大批市民慕名前来采摘,已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农业。当地政府及农业机构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销售服务,推动该项特色产业发展。:
资料二:延庆县与北京城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资料三:延庆县玉米园和养牛场生产示意简图(下图)。

(1)依据资料,说明延庆县适合“水果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并简述该地区“水果玉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2)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延庆县发展“水果玉米”采摘观光业的优势条件。(3分)
(3)根据材料三图所给信息,说出此种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3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 “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水平,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
(5)美国洛杉矶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现象严重,分析其今后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拉开帷幕,新的数据将揭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
表A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1)根据表A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表B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2)读“表B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B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8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分析图中③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并简述由此体现出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被严重破坏。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3)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判断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