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已知v1>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绳足够长。直到物体P从传送带右侧离开。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P一定先加速后匀速 |
B.物体P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
C.物体Q的机械能一直增加 |
D.物体Q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
如图所示为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则
A.场强Ea>Eb,Eb>Ec |
B.电势a>b,c>b |
C.沿cba路径移动质子与电子,电荷的电势能改变是一样的 |
D.沿bc方向直线射入的电子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
一圆环形铝质金属圈(阻值不随温度变化)放在匀强磁场中,设第1s内磁感线垂直于金属圈平面(即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甲所示。若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那么第3s内金属圈中()
A.感应电流逐渐增大,沿逆时针方向 |
B.感应电流恒定,沿顺时针方向 |
C.圆环各微小段受力大小不变,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 |
D.圆环各微小段受力逐渐增大,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 |
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改变,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且地球的质量、半径都不变,若干年后()
A.近地卫星(以地球半径为轨道半径)的运行速度比现在大 |
B.近地卫星(以地球半径为轨道半径)的向心加速度比现在小 |
C.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比现在小 |
D.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与现在相同 |
—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3m处,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当t=7s.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A.x=3.5m | B.x=6.5m |
C.x=9m | D.x=11.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