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OO米,降水的变化量。读某山地一侧1月、7月均温及降水垂直变化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该侧山地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高度约为
A.1200米 | B.1500米 |
C.2300米 | D.3000米 |
该侧山地可能位于
A.天山 | B.峨眉山 |
C.乞力马扎罗山 | D.安第斯山 |
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中P、P’最佳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环境承载力 | B.环境人口容量 |
C.人口的合理容量 | D.最小的环境承载力 |
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部分农业信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耕地利用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复种指数下降 | B.城市扩张,土地变更用途 |
C.过度利用,土壤肥力衰退 | D.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抛荒 |
图示现象可以反映我国
A.农业技术水平下降 | B.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 |
C.人口老龄化严重 | D.粮食生产压力减小 |
表下杭州(1981年全市人口为525万)和武汉(1981年全市人口为590万)1981年至2000年城市人口(单位:万人)增长状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全市 |
中心区 |
近郊区 |
远郊区 |
|
杭州 |
1981~1990 |
57 |
-5.5 |
35.3 |
27.2 |
1991~2000 |
105 |
-6.6 |
87 |
24.6 |
|
武汉 |
1981~1990 |
99 |
-0.9 |
71.5 |
28.4 |
1991~2000 |
115 |
5.0 |
102.1 |
7.9 |
两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杭州1981~1990 | B.武汉1981~1990 |
C.杭州1991~2000 | D.武汉1991~2000 |
据表可以看出,1981年至2000年两城市()
A.中心区人口持续减少 |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郊区城市化明显 |
下图为中纬度某区域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等温线,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可能是()
A.南半球的山脊 | B.北半球的山脊 |
C.南半球的山谷 | D.北半球的山谷 |
若图示区域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月b地降水比a地 多 | B.7月a地光照比b地充足 |
C.a、b两地的温差可能是3℃ | D.a、b两地相距1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