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垛田镇位于兴化市东部,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垛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分、几厘,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四面环水。右图为垛田镇垛田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垛田镇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洼 | B.河网密布 |
C.气候湿润 | D.地狭人稠 |
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作用(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 | D.③④ |
以下做法不利于垛田镇生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是( )
A.沟渠变鱼塘,饲养多种鱼类 |
B.沟渠变藕塘,发展莲藕业 |
C.垂钓,划船,发展观光农业 |
D.农田变别墅,开发水乡住宅区 |
小李是重庆西部的农民,在杭州打工,2008年春节前坐火车沿最近线路回家过年。据此回答1--3题。图1的四个省区中,小李回重庆不会经过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李在沿途的见闻正确的是
A.看见成群的羚羊在快速奔跑 | B.看见许多人在河面上溜冰 |
C.听乘客说要经过著名锡矿产地 | D.看见山坡裸露的土壤多呈红色 |
回家后,小李对家人说“估计食用油要涨价",你认为他是在途中看见何种农作物受灾,才说出此话的?
A.花生 | B.油菜 | C.芝麻 | D.大豆 |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28-30题。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
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 |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
C.乙地为季风气候 |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加工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 | B.麻纺织工业 |
C.水产品加工业 | D.电子工业 |
读示意图,分析回答23-27题:关于图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 | B.棉花 | C.黄麻 | D.水稻 |
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 | B.b工业区 |
C.c工业区 | D.d工业区 |
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
C.逐渐增加 |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
从我国温州航海前往图示地区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 B.3-4月 | C.5-6月 | D.7-8月 |
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19-22题。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
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 | B.加拿大、俄罗斯、冰岛 |
C.挪威、加拿大、瑞典 | 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 |
黄河站在北京的
A.东北方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 | D.西南方向 |
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
A.1个月东南风 | B.3个月东北风 |
C.5个月西南风 | D.6个月西北风 |
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月5日8时 | B.6月4 日8时 |
C.6月5 日16时 | D.6月4日16时 |
读下图,回答15-18题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甲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
B.乙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
C.丙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替代石油 |
D.丁国利用甘蔗等生物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以替代石油 |
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 | B.丙、丁 | C.乙、丙 | D.甲、丁 |
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人力资源充足 | B.煤炭资源丰富 | C.海运便利 | D.技术先进 |
为促进c、d两地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 | 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 |
C.分散布局,以节约成本 | D.缩小规模,以适应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