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 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 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 “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 “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 这场战役解放的是那座著名城市? 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3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其中“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 B.都江堰的修建 |
C.商鞅变法的实施 | D.秦朝统一的完成 |
(3)水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资源。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就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吕氏春秋》记载:“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纪念的主人公是谁?他治水的方法是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丰功伟业。
(3)你从他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发?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黄河、长江为什么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
识图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像
思考并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朝代?它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但都有什么相同的目的呢?
(3)人民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