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
| 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 C.1955年亚非会议 |
|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
2012年3月,《欧洲时报》报道称,随着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番袭击,高福利社会显露出难以持续的迹象。北欧国家纷纷削减福利,改革高福利模式以应对欧债危机。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
| B.福利范围仅限于社会低收入人群 |
| C.实施目的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
|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
| 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
|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
| 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
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
|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
|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
|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
有如下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结合材料中的“发明”,请给该宣传材料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信息时代的到来 | B.理性时代的到来 |
| C.蒸汽时代的到来 | D.电气时代的到来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
|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
|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
|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