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一份传单写道:“海禁大开以来,泰西传教通商,凡我二十一省,…不应侮弄祠堂,不应袒护教民,不应动摇边疆。…予实义愤所迫,委身以报君王。”传单反映了( )
| A.反对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 |
| B.“扶清灭洋”的基本思想 |
| C.“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
| D.民众思想保守有仇洋偏见 |
201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了福利改革方案,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减少对长年依赖“低保”度日的懒汉们的津贴福利。而英国《每日镜报》却反驳政府道:“人人各尽其能,服务社会自然是好事,可老百姓并非都有这样的机会。”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A.英国政府要激励人们的进取心 | B.英国社会存在失业问题 |
| C.英国政府要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 D.英国政府存在财政负担 |
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二大的分析
|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
| 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 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
| D.提出了发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方针 |
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
| 省 |
汉(百分比) |
唐(百分比) |
宋(百分比) |
明(百分比) |
| 陕西 |
14.96 |
21.60 |
3.34 |
4.51 |
| 河北 |
7.36 |
18.48 |
10.60 |
7.22 |
| 河南 |
31.43 |
17.68 |
17.58 |
6.94 |
| 浙江 |
2.4 |
2.78 |
6.65 |
14.51 |
| 广东 |
0 |
0.26 |
0.33 |
2.82 |
| 福建 |
0.15 |
0 |
8.8 |
5.19 |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
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
|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
| 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
|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
|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