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
|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 |
| 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
|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
下列关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文学相同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带有反封建色彩 | B.追求个性解放 |
C.经济发展的产物![]() |
D.宣传了新兴阶级的思想 |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伯利克里秦始皇
|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
|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
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设”。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三大改造 |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摘自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的科普作《枪炮、病菌和钢铁》:“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
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该材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病菌在西欧殖民扩张中是第一“杀手” |
| B.西欧殖民者非常野蛮残暴 |
|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
| D.高度重视“旧大陆来的病菌” |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
|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
| 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