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什么演变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以下几位:
①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见图)
②著《海国图志》一书;③《新青年》的创办者;④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⑤广东人,著有《孔子改制考》;⑥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1)写出①━⑥代表人物,并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三类(每一类2人)
(2)概述这三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或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活动,谈谈你对中国学习西方历程的认识?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何?
(3)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任意列举明清之际的两位进步思想家,并说出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两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材料二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彼特拉克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4)指出材料三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他的独裁统治和对外侵略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养活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2:(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3: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4: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摘自《列宁选集》卷四
回答:(1)根据材料1归纳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结合材料2分析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2)材料3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3)材料1与材料4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相似性?
(4)通过以上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