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
|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
|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
|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最能反映以上原则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会议 |
| C.陪审法庭 | D.四百人会议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 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
|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
|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
|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
|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
|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