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 兼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
A.主张全盘西化 |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
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
B.郑和下西洋 |
C.新航路的开辟 |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
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距 |
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
A.中外合资企业 |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
C.国营企业 |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反映出
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
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 |
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
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