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 兼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
| A.主张全盘西化 |
|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
|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 A.总统 | B.议会 | C.内阁 | D.法院 |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
|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
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
|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
|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
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
|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
|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 |
| D.“皇权下的民主”,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