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改编】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到:“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段话体现出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
B.中国近代的革命性质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
C.在这条道路上,国共两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D.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革命道路中中国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 |
“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
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 |
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 |
【原创】生活在西方教会大分裂时期的胡斯也是基督教史上最著名的“异端”之一,1415 年康斯坦茨公会议定罪胡斯为异端并判火刑烧死,他的殉道最终引发了胡斯战争。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胡斯作为基督教史上的“异端”是波斯米亚地区宗教改革的领袖 |
B.马丁路德的改革对胡斯改革做出了典范 |
C.从胡斯的结局可以看出,改革的道路总会有流血与牺牲,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
D.胡斯的改革对中欧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下图)报道:“自日本放弃金本位后,积极倾销日货,至各国大起反感,抵制日货者达二十七国。”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