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A.②④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④③① | D.④②①③ |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 B.双方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
|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
|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 D.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 A.黄老之学 | B.“天人感应”学说 |
| C.儒家思想 | D.“工商皆本”思想 |
丝织重镇盛浙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是
|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
|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兴起 |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