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
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赞扬“不设君位”“不立王侯”的瑞士为“西土桃花源”,又在《皇朝经世文编》中说“今必本夫古”。由此可见( )
A.魏源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议会民主制度 |
B.受西方冲击,魏源的思想摇摆不定 |
C.魏源羡慕西方议会民主制度,但对传统制度继续抱有信心 |
D.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辛丑条约》体现了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A.商品输出 | B.资本输出 |
C.瓜分中国 | D.以华治华 |
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我们吸取的教训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
B.脱离实际,不符合国情 |
C.完全照搬西方国家模式 |
D.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
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
C.中国革命应采取城市中心论 |
D.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什么问题()
A.民生问题 | B.工农联合问题 |
C.军事路线问题 | D.革命道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