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道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材料三 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秉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科度必须和美国国情融合、贯通。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
---《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1)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是哪一年发表的?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世界历史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的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什么?(3)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必然联系?(4)请谈你对马列主义的认识。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结合你对“二战”起因和英法美苏参战的思考,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0世纪30年代与20年代相比,国际政治局势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邻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她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重大的问题。
一一张伯伦1939年11月在下院的演说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一一丘吉尔1940年5月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①张伯伦、丘吉尔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些言论的?二人的言论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②张伯伦、丘吉尔在对待侵略问题上各自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分别?
③在张伯伦眼里,小国的利益与英国的利益存在什么关系?就这一思想,简要评价丘吉尔的抵抗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②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④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