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 ( )
| A.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 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
| C.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 |
|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
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
| A.京汉铁路的修建 | B.沪宁铁路的修建 |
| 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 D.京张铁路的修建 |
1921年到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 B.工业化的开展 |
|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
| A.恐怖政策 | B.应急措施 |
| C.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D.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
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 A.工商业收归国有 | B.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
| C.取消一切市场贸易活动 | D.对生活必需品由国家进行分配 |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B.克服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D.缓解20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