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 “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友悌悌:敬爱兄长 |
B.遂坐免官坐:因……犯罪 |
C.臣受委一州委:托付 |
D.不恃文书约束约束:限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褒“有德行”的一组是( )
①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
②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③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
④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⑤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⑥褒大怒,因杖百余
A.①④⑥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 |
B.元褒家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
(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①,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犊鼻裈(kūn):形似犊鼻的短裤。古时之裤,无裆谓袴,有裆谓裈,统称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从者谢吉 谢:拒绝 |
B.临邛令前奏琴曰 奏:弹奏 |
C.长卿第俱如临邛 第:只要 |
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 更:轮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赀为郎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C.①相如与俱之临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①卓王孙闻而耻之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吕尚传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
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有删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渔钓奸周西伯奸:求取。 |
B.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倾:推翻。 |
C.未能集远方集:平定。 |
D.自泰山属之琅邪属:属于。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武王行事与吕尚“谋议”有关的一组是()
①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②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
③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⑤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⑥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尚曾经穷困,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能够得到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他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吕尚。 |
B.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兵至盟津。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 |
C.吕尚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
D.司马迁认为齐地从泰山连接到琅邪,北至大海,沃土两千里,因而人民心胸阔达而又深沉多智,这些都是由于吕尚的圣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 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C.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莫己若
A.申之以孝悌之义 |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刘权,字世略,彭城丰人也。祖轨,齐罗州刺史。权少有侠气,重然诺,藏亡匿死,吏不敢过门。后更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为州主簿,仕齐,释褐奉朝请、行台郎中。及齐灭,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高祖受禅,以车骑将军领乡兵。后从晋王广平陈,以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赐物三千段。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开皇十二年,拜苏州刺史,赐爵宗城县公。于时江南初平,物情尚扰,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炀帝嗣位,拜卫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大业五年,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逐北至青海,虏获千馀口,乘胜至伏俟城。帝复令权过曼头、赤水,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境。在边五载,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诸羌怀附,贡赋岁入,吐谷浑馀烬远遁,道路无壅。征拜司农卿。加位金紫光禄大夫。寻为南海太守。行至鄱阳,会群盗起,不得进,诏令权召募讨之。权率兵与贼相遇,不与战,先乘单舸诣贼营,说以利害。群贼感悦,一时降附,帝闻而嘉之。既至南海,甚有异政,修建城郭,绥集夷夏。数岁,遇盗贼群起,数来攻郡,豪帅多愿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以拒之。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称四方扰乱,英雄并起,时不可失,讽令举兵。权召集佐僚,面斩其使,竟无异图,守之以死。卒官,时年七十。
世彻倜傥不羁,颇为时人所许。大业末,群雄并起,世彻所至之处,辄为所忌,多拘禁之,后竟为兗州贼帅徐圆朗所杀。
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①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注】尉佗:原名赵佗,原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末他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文中指南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假:代理 |
B.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礼:礼遇 |
C.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 赍:送 |
D.时不可失,讽令举兵。讽:讽刺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刘权坚守正义的一组是
①藏亡匿死,吏不敢过门②时江南初平,物情尚扰,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
③在边五载,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从
④从征吐谷浑,与贼相遇,击走之⑤豪帅多愿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以拒之
⑥ 权召集佐僚,面斩其使,竟无异图,守之以死
A.①②⑤ | B.③⑤⑥ | C.④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权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尤其在隋朝为官之时,他秉公执法,造福百姓,深受朝廷的器重和人民的喜爱。 |
B.刘权是淮楚旧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年少的时候有侠义之气,看重许诺的事。后来他改变不好的习惯变得好学,一举一动都遵照法度。 |
C.他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联系他,让刘权乘着天下大乱之势起兵,刘权拒绝了儿子的建议,一直到死都没有反叛,实在是守节之士。 |
D.刘权在任南海太守之时,遇见盗贼多次前来攻打,当地的豪杰推举他为首领,让他率领大家出城迎战,他竟然在城内固守。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表微(清)彭绍升
沈忠伯馆于上津桥程氏,司出纳无苟,与人交,诺必诚,行不蹈非礼。予友汪大绅,亦授徒程氏,见而异之,曰:“子性耶?亦习而安之耶?”
曰:“吾尝闻教于黄先生若木矣。始吾贫且困,皇皇然如有失也,汲汲然常有求也。噫,殆矣!黄先生进而教之曰:‘子毋然,吾语子。吾昔常苦贫,一日粮不继,将出门干人。步于庭,日方午,顾影忽自咤曰:咄!七尺男子,负圆履方,不自重,乃从人道一乞字耶?且我命固当死,出门将安之?遂闭门兀坐者三日,病且僵。忽闻叩门声,强起,徐行启门,则故人者引一力,担粟两斛、钱两贯,入门而吁曰:“吾过矣!吾过矣!吾固虞子之不以困告也,吾不意子之困至于斯也!”扶予坐,呼力买薪煮汤与粥,而食之而后去。嗣是予常常闭门,然粮尽辄继,亦不知何以致之也。子其勉之!’吾闻先生言,知命之不可为也,求者之徒自苦也。而志定,至于今守之。”
又言先生为人坦白,善诱人。习青乌家言,为人度地,辄曰佳,欲其子之速葬也。审向背,谨趋避而已。馈以金,不启封,投之瓮中。子昏,方与人弈,门无贺者,忠伯肃衣冠,上堂欲致礼,先生不顾。已而谓曰:“忠伯,尔亦如许俗耶?”忠伯谢不敢。
或又言,先生家于木渎时,冒雨入城,辄着木屐,往还六十里。或曰:“泥滑且颠。”先生曰:“吾脚头有眼。”性喜茶,贮雨水数十瓮,客至,拾松子烹而饮之。晨起,东向坐,吸日华以为常。既老,神明不衰。卒年八十余。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忠伯馆于上津桥程氏,司出纳无苟司:掌管 |
B.则故人者引一力,担粟两斛、钱两贯引:领着 |
C.忠伯,尔亦如许俗耶俗:习俗 |
D.审向背,谨趋避而已避:避开 |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忽闻叩门声,强起,徐行启门,则故人者引一力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③子其勉之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也
A.①②中的“则”字用法相同,③④中的“其”字用法也相同 |
B.①②中的“则”字用法相同,③④中的“其”字用法不相同 |
C.①②中的“则”字用法不同,③④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
D.①②中的“则”字用法不同,③④中的“其”字用法也不相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大绅是本文作者彭绍升的朋友,汪大绅对沈忠伯的为人表现感到非常惊讶,这表现出汪大绅对沈忠伯为人的赞赏。 |
B.沈忠伯和黄若木都曾有过贫困而又失意的经历,黄若木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沈仲伯,使沈忠伯最终走出了困境。 |
C.在沈忠伯处境困难的时候,黄若木先生曾给沈忠伯送来粮食,不仅在生活上帮助了他,而且使他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
D.这篇文章所记叙的中心人物是黄若木先生,文章表现了黄若木先生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美德和清心淡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