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最后的篝火
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去作伴。好在坑里避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或者冻饿而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几次昏倒。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一个罪恶的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只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号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巴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的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主人宠爱,因此对主人更加忠诚。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是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出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他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吗,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上地面,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粮食,他感到绝望。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眼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已经躺在自家坑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太忠诚了,甚至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所有动物都通人性啊!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要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要救助流浪狗。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杀戮深重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间插入猎人与熊搏斗的一段,主要目的是说明猎人打猎十分机灵,既能丰富写猎人的内容,又能为下文写猎人掉进深坑埋下伏笔。 |
B.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已经没有力气。 |
C.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关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
D.小说采用叙述性情节,使文章朴实、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
E.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和猎狗的关系,告诫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能随便将狗扔掉不管,造成社会上有许多流浪狗的局面。
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五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 |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2. |
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3. |
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
4. |
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遗璞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璞遗璞。
住在这孕璞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
"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 |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2. |
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
3. |
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
4. |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重大突破: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干细胞
[法新社美国芝加哥11月20日电]研究人员今天宣布了他们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将皮肤细胞还原,把它们转化为干细胞——形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元素。
美国细胞高级技术研究所的罗伯特•兰扎说:“可以从病人身上采集一些细胞,比如说从口腔壁刮下一些细胞,或采集皮肤细胞,在实验室里将它们转化为干细胞。”
虽然这项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兰扎说,它可能带来“极其巨大的”收益。目前兰扎已经找到了将心脏病发作后的死亡率降低一半的方法,还可以让过去原本需要截断的肢体恢复血流,并利用干细胞形成一个可以正常发挥作用的肾脏。
使用皮肤细胞最终能够让医生制造出带有病人特定遗传密码的干细胞,从而消除组织或器官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的风险。
新技术虽然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但是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以至于曾经克隆全球首只绵羊多莉的苏格兰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将要放弃克隆胚胎的做法,转而关注从皮肤细胞中获取干细胞的研究。
新技术的一大长处是,它非常简单:只需要4个遗传因子就可以将皮肤细胞变回干细胞。
与威尔穆特研发的复杂且昂贵的提取干细胞过程不同的是,它可以在标准的生物实验室完成,而且皮肤细胞远比胚胎更容易获得。
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碍是,要找到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安全方法。最新的方法是由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研发的。美国方面的研究由威斯康星大学的汤姆森实验室完成,论文的领衔者为Junying Yu博士;日本方面则以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为首。他们的论文分别刊登在今天的《科学》和《细胞》杂志网络版上。这两个研究团队分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即用四个遗传因子重新编排皮肤细胞,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由于需要使用逆转录酶病毒来将4个遗传因子注入皮肤细胞内,这增加了细胞发生病变的风险。
这样的风险使得这类干细胞暂时不会用于临床治疗,不过不会阻止研究人员使用这些干细胞来研究疾病并开发出相应的药物。
此前,研究人员要想知道疾病是如何发展的,通常需要对动物或尸体上切割下来的器官进行研究,因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很难获得。
这些干细胞可以让研究人员绘制出带病细胞的基因结构图,从而帮助找到治疗方案。它们还可以让研究人员对化学药品进行筛查,以确定能够治疗或治愈疾病的药物,这会大大加快能够挽救生命的药物投放市场的过程。
科学家告诫说,新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不能完全取代胚胎干细胞研究。
虽然新获取的干细胞看起来与胚胎干细胞几乎没什么两样,但是现在确定它们能否有着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表现还为时尚早。
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说:“这项新研究只是个开始,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原理。”
汤姆森说:“现在还不是放弃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时候。”他还说,胚胎干细胞仍将是衡量其他干细胞研究工作的“参照标准”。
(摘自《参考消息》2007年11月22日,有删节。)下面有关“新技术”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新技术”是指研究人员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将皮肤细胞还原,把它们转化为干细胞。 |
B.通过“新技术”提取干细胞可以在标准的生物实验室完成。 |
C.利用“新技术”获取的干细胞尽管暂时不会用于临床治疗,但研究人员会使用这些干细胞来研究疾病并开发出相应的药物。 |
D.“新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仍将是衡量其他干细胞研究工作的“参照标准”。 |
下面的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但美国细胞高级技术研究所的罗伯特•兰扎说,它已经带来了“极其巨大”的收益“。 |
B.由于从皮肤细胞中获取干细胞的研究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以至于曾经克隆全球首只绵羊多莉的苏格兰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放弃了克隆胚胎的做法。 |
C.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研发了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最新的方法,即用四个遗传因子重新编排皮肤细胞,生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 |
D.新获取的干细胞虽然与胚胎干细胞没什么两样,但是现在还无法确定它们能否有着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表现。 |
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研发的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最新方法增加了细胞发生病变的风险,因而由此获得的这类干细胞暂时不会用于临床治疗。 |
B.新技术的一大长处是非常简单,而且皮肤细胞远比胚胎更容易获得,所以它将很快取代胚胎干细胞研究。 |
C.利用新技术获取的干细胞可以让研究人员绘制出带病细胞的基因结构图,因此,现在要想知道疾病是如何发展的,便不再需要对动物或尸体上切割下来的器官进行研究, |
D.因为胚胎干细胞是衡量其他干细胞研究工作的“参照标准”,所以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认为“现在还不是放弃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时候”。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21世纪的生物技术: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将使人类改造基因的梦想变成现实。基因打靶技术依靠干细胞修饰或替换固有基因。如果将精心设计的外源基因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C),外源DNA与ESC基因组之间便可发生同源重组,使靶基因发生定向整合、修饰而失活或置换,称为基因打靶。通过同源重组失活或剔除某个基因,称为基因敲除;通过同源重组使突变基因被置换,称为基因敲入。美国遗传学家卡佩基安德是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创者。1987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导入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并开发出一种快速、便宜的用于诱导突变基因DNA序列的方法。“同源”意味着外源DNA与染色体中的目标基因有着相同的序列。“重组”指外源DNA与目标基因发生交换,产生重组。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的同时,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迄今为止,只有小鼠干细胞的建系方法最成熟、效果最稳定,在基因敲除研究中小鼠是唯一的实验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小鼠”的具体方法是:先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上通过基因重组的办法进行基因修饰——就是将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改掉,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胚胎发育,长成嵌合体小鼠。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同时存在被“修饰”过的基因和未被“修饰”的基因。当然,基因敲除研究中还存在其他问题。首先,基因定向敲除的成功率很低,检测发生同源重组干细胞的工作比较困难。第二,尽管小鼠的繁殖周期为19-21天,但要筛选出具备理想基因型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依旧极为耗时。第三,基因敲除后的功能若被其他基因的代偿作用填补,就有可能不表现表型缺陷。
基因打靶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去除或替换生物体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其中基因敲除提供了一个生物体在特定基因缺失情况下的发育或功能情况,在基因的功能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基因打靶是生物医学领域里一项极具开创性的方法,由于人类基因与小鼠基因有90%以上的相似性,因此它在理论上具备了用于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的条件。对加点的“外源基因”“靶基因”“目标基因”三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概念的含义相同。 |
B.三个概念的含义都不相同。 |
C.“靶基因”与“目标基因”意义相同,“外源基因”与它们不同。 |
D.“外源基因”与“目标基因”意义相同,“靶基因”与它们不同。 |
下列不属于“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方法的一项是()
A.胚胎发育,长成嵌合体小鼠。 |
B.对外源DNA进行设计。 |
C.通过基因重组改掉胚胎干细胞中的靶向基因。 |
D.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早期胚胎。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敲除后的小鼠也许仍然不表现出基因被敲除现象。 |
B.基因打靶需要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然后导入靶细胞基因组中。 |
C.基因敲除能提供生物体在基因缺失情况下的发育或功能情况。 |
D.基因打靶技术具备了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的条件。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它包含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三者是个统一体。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包括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公平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公平地享有对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过程公平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它不仅包含诸如“教师能公平地对待学生”这样主观方面的公平,而且还涵盖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有形投入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从实质上说,教育公平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平等,而是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不是人简单的、某一方面素质的平等发展,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统一标准、千人一面,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以充分挖掘。因此,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实质性的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由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种资源性和体制性障碍。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可以统一起来,具体表现为,教育质量涵盖并体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三种状态中,三种公平的实现反过来又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我们把这种命题关系称之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有删改)从原文看,下列对“教育公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表现。 |
B.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个统一体,它们也是教育公平的组成部分。 |
C.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每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
D.能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是实质性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其中一项内容是让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
B.因为教育过程公平既包含主观方面的公平,又包含客观因素的公平,所以它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
C.教育结果公平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其衡量标准是“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
D.“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指的是让教育质量涵盖教育公平,让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二者是有机的整体。 |